首页 > > >
黄海之滨的红色摇篮 —— 抗大九分校
发布时间:2024-07-29     

在启东市海复镇原东南中学校园内,有一座幽静的四合院,这就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九分校(亦称苏北抗大九分校)旧址。这所院落原为张謇于1921年创办的垦牧高等小学校舍;1938年南通城沦陷后,通州师范学校(今南通师范)迁于此,故又称“通师侨校”。1942年,新四军在此创办抗大九分校。现存建筑三进两院,东西两侧有厢房,后为二层小楼,房屋共74间,基本保留了历史原貌。



1942年2月,粟裕率新四军第1师师部进驻启东海复镇,师部驻扎通师侨校。根据中共中央华中局决定,将抗大苏中大队正式改名为抗大九分校。3月上旬,抗大九分校在通海垦牧公司举行第一期开学典礼,有学员千余人。粟裕兼任校长,苏中军政党委会秘书长夏征农任政治委员。


抗大九分校对学员集中进行政治、军事、文化教育。政治教育分一般的政治课和整风学习两个方面。军事教育的重点是讲授游击战术的运用和组织指挥能力。学校实行“学习集体化、生活军事化、行动战斗化”,从出操、跑步、站岗、放哨,到上课、打靶、投弹、急行军,练就一身虎气。各级干部、教员更是身教重于言教,吃苦在前,为学员作表率。他们因地制宜,因陋就简,缺少教材就自己编写,没有课本就自己油印,没有教具就自己制作。


1942年春的一天上午,新四军第1师师部在垦牧校的大操场上举行阅兵式。前来检阅的首长有第1师师长粟裕、第1师政治部主任钟期光、第1师3旅参谋长张震东及苏中军政委员会秘书长夏征农等。接受检阅的是第1师教导大队的学员、第1师特务营的指战员和抗大九分校的学员近千人。阅兵前,粟裕等先到垦牧校校部办公室亲切会见校领导与教师代表。接着,粟裕、张震东分别向受阅官兵讲话,重点讲述抗日战争形势和今后的战斗任务,号召部队多打胜仗多缴枪,团结抗战,艰苦奋斗。阅兵式规模宏大,显示了军民团结抗战的强大力量。


在非常严峻的斗争形势下,抗大九分校的干部和学员一面战斗,一面教学。在日伪军实施大规模“扫荡”的情况下,学生白天上课,晚上转移,和军民并肩战斗。1942年5月底,抗大九分校三中队(参谋队)接到命令,参与讨伐盘踞在吴仓港的国民党忠义救国军范巧林部。6月3日晚,抗大九分校三中队冒雨奔袭范巧林部,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经过40分钟的激烈战斗,生俘范巧林部200余人,缴获电台1部和大批枪支弹药。战斗结束后,张震东在师部直属队干部会议上作总结时指出,这一仗有力地粉碎了蒋日汪合流的阴谋,为开辟启东东区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2年6月15日,日伪军集中3500余人分九路“清剿”我苏中四分区。抗大九分校的干部和学员奉命突破封锁线,撤离启东。从吕四渔港附近的三甲镇乘船入海北上。抗大九分校离开启东后,辗转于苏中、苏北和苏南等地。1944年6月,由于斗争形势的需要,抗大九分校的机构和人员转入苏中公学,光荣地完成了历史使命。


学员唐景雄在回忆抗大九分校的战斗生活时说:“在抗大九分校的那段时间,是我革命生涯中斗争最复杂、环境最恶劣、战斗最频繁、物质最困难、生活最艰苦的一段经历。那年我刚满17岁,恶劣环境的考验,锻炼了我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艰难生活的磨炼,培养了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树立了奋斗终身的革命理想。”抗大九分校在极其艰苦的环境条件下共办5期,累计培养3300多名干部,为夺取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以及建立新中国提供了人才支持。


抗大九分校在启东办校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抗大艰苦办校的故事和新四军抗战的历程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2002年,抗大九分校旧址被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启东市组织对旧址全面修缮,并建立了抗大九分校纪念馆,成为省级党史教育基地。


撰 稿|王茂华

照 片|袁钰迪

审 核|张启祥

编辑发布|调研联络处


史志通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民意征集

主办单位:中共南通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南通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Copyright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8056518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505号 Design by : worldid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