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一面珍藏80年的党旗
发布时间:2024-07-29     

在江苏省江海博物馆,珍藏着一面1944年制作的党旗,由革命伴侣袁锡范、黄雅珍夫妇捐赠。这面党旗长66厘米,宽44厘米(小于目前正式的最小规格党旗),用红色印花丝绸被面编制,左上方缝有金黄色的五角星和镰刀、锤头图案,右下方有金黄色的“中共”两个大字。伴随这对革命老人走过80年风雨历程的这面珍贵党旗至今保存完好,成为党领导人民开展革命斗争的历史见证。



1942年,时年18岁的袁锡范在中共海门县海南区区委委员秦朝刚的教育引导下参加了农抗会和民兵游击队,从此走上革命道路。1944年6月,袁锡范因对敌斗争坚决勇敢,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担任乡农抗会主任、乡游击队指导员和海门县海南区游击大队党支部书记。这期间秦朝纲找人秘密缝制了一面党旗供游击队党支部使用,交由袁锡范、黄雅珍夫妇保管。从此,“人在,旗在,用生命保护党旗”成为夫妻俩最重要的任务。


那时斗争环境复杂艰苦,日伪军四处搜捕党员干部和家属,民兵队员不仅同他们斗争打游击,还深入各村群众中开展工作。党旗在的地方,就是战斗堡垒。每当召开党的重要会议、党员活动、发展党员等时,袁锡范都把党旗拿出来悬挂,民居茅草房、庄稼地、芦苇丛,甚至还包括坟地,都是共产党员们制定对敌斗争方法、接受思想教育、学习党的理论的地方。


鲜红的党旗目标明显,易于暴露,保管储藏是个难题。袁锡范的爱人黄雅珍承担保管党旗的光荣任务。她平时以种地为掩护,当需要使用党旗的时候就拿出来,用完后就把党旗卷起来,放在玻璃瓶里,埋在田里。密封的瓶子隔水隔潮,保证了党旗不被腐蚀,埋藏地点位于旷野之中也难以被发现。由于保管得好,在敌人的多次搜查中都是有惊无险。家里房子被敌人烧毁好几回,东西被抢劫一空,但保管的党旗却一直安然无恙。


1944年底,日伪军大肆进攻根据地,当地伪政府编制花名册挨村挨户来催粮要钱。为了粉碎敌人的抢粮计划,经过党组织研究,决定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袁锡范接受任务后多次深入麒麟镇侦察。掌握情况后,利用早上集镇人多混乱、敌人戒备松懈之时,在战友的配合下冲进敌据点,俘虏了伪军。这次行动干净、利索,使敌人的抢粮计划落空。这次行动鼓舞了群众斗志,坚定了跟党走的信心,袁锡范也被县委授予模范民兵称号。


1945年8月,抗战即将胜利,大批青年踊跃参军,袁锡范的弟弟、年仅15岁的袁锡康报名参加东南警卫团海南区队。1946年8月,袁锡范的妻子黄雅珍经过长期考验,被吸收为中共党员。


1948年,上级党组织又制作了一面新的党旗,袁锡范也调到了新南区工作,原有的党旗一直珍藏在他的身边。虽然之后多次搬家,不少东西都丢弃了,但这面党旗一直很好地保存着,直到2020年12月,袁锡范夫妇把这面珍贵的党旗捐献给江苏省江海博物馆。


心中有党,红旗不倒。这面党旗同时也见证了袁锡范的成长。新中国成立后,袁锡范先后任连指导员、营副教导员、海军政治干部学校炮兵队长兼教导员等职。1956年6月,袁锡范参加中国共产党海军第一届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接见。1958年6月,面临转业的袁锡范主动要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选择了大西北青海省,在省公安厅等多个单位担任领导工作。直至1985年3月离休。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袁锡范的护旗经历和成长道路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生动体现。这种忠贞不渝的理想信念将永远激励后人,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结束语


“新四军在南通的抗战故事”到今天为止告一段落了,但是新四军历史的研究和宣传将持续下去。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是“华中人民的长城”。新四军的抗战故事生动诠释了“民心向背决定着历史的选择”,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习近平总书记说,新四军是“党领导下的一支铁军”。当前,我们要在深化党史学习教育中进一步传承历史经验,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在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中进一步强化忠诚干净担当的品格,锻造堪当时代重任的党员干部队伍。让我们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新四军铁军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勇前进、再创辉煌。

 

撰 稿|季耀祥、袁  峰

照 片|江苏省江海博物馆

审 核|张启祥

编辑发布|调研联络


史志通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民意征集

主办单位:中共南通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南通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Copyright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8056518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505号 Design by : worldidc.cn